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高盛集團(Goldman Sachs)預估,美國和歐盟預估投資1600億美元,在2030年以前終止依賴中國提供電動車電池。
西方國家現在開始檢視對於中國的依賴,電動車電池的科技備受矚目的項目之一。在過去多年,北京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電動車電池,再加上想要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,讓中國在電動車電池市場佔有一席之地。目前全世界的電池有四分之三都是中國生產,連材料和零件的生產也都是中國的天下。
不過《金融時報》檢視一份高盛集團對客戶的報告發現,投資銀行的分析師認為,美國和歐盟明顯轉向保護主義,再加上非中國企業史無前例的大量增資,讓西方國家有機會在未來7年擺脫對中國的依賴。
根據該份報告,如果西方想要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,必須在電池方面投資782億美元,在零件部分投資604億美元,在開採鋰、鎳和鈷礦方面投資135億美元,並在提煉這些原料的領域投資121億美元。
銀行分析師認為,在未來3到5年,西方國家可以不再依賴中國的電池成品,這主要歸功於南韓企業LG和SK因為受到美國政府補助的吸引,在美國大量投資。
LG化學(LG Chem)今天(11/22)表示,將會在美國田納西州斥資30億美元,建造一個全美最大的電池正極工廠。高盛預估,南韓電池廠商在美國的市佔率將會從2011年的11%,在三年內達到5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