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親近山林成了不少國人的休閒活動,不過,登山並不像健走一樣簡單,不只要有體力,裝備、觀念更是重要。究竟爬山新手該如何準備?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
登山新手如何準備,是一大課題。(圖片來源/玉山國家公園粉絲專頁)
想爬山,先從認識山開始
以海拔高度區分,可分成郊山、中級山及高山三種類別。
・郊山:離市區較近,海拔約為1,000~1,500公尺左右,基本上可一日來回。
・中級山:介於郊山和高山之間的高度,海拔約為1,500~3,000公尺。路線較為廣泛,有的可一日來回,有的得花數天。
・高山:海拔3,000公尺以上的山。高山因含氧量、氣溫低,爬起來並不容易,須小心出現高山症。
別急著出發!記得事先申請
為了保護大自然和野生動物、減少生態干擾,國家劃分了國家公園、生態保護區、自然保留區及保護區四種類型。
登山前,請先至臺灣登山申請資訊整合網查詢欲出發的路線、山頭名稱,若顯示為需要申請的話,會有相對應之連結,需點選前往申請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需要住山屋的話,需在一個月前抽籤、申請,部份熱門地區極容易被搶光,建議事先查詢山屋申請方式。
怎麼去、和誰去?規劃很重要!
目前登山分為兩種形式:商業隊、自組隊。
商業隊顧名思義如出國跟團般,所有行政流程如申請入山證、保險等都處理妥當,也有專門協作幫忙背裝備,通常也會有行前說明會,參與者只需養好體力、將裝備備好即可出發。
自組隊則是找尋志同道合的山友一起出發,不過切記,若是初次登山的新手,必須找尋經驗夠豐富、遇到意外不會棄之不顧的友人一起出發,才能保證安全。
而基本登山規劃流程如下:
・決定目的地
・參考他人經驗做足功課
・研究路線
・處理入山證、交通、糧食及裝備
・與留守商討論聯絡點、回報時間
許多園區需事前申請。(圖片來源/玉山國家公園粉絲專頁)
衣服、鞋子怎麼穿?登山裝備看這裡
衣服: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想要順利登山,完整裝備不可少。登山時建議採「洋蔥式穿法」:
1. 底層衣:幾乎整趟行程都不會脫下來的最裡面衣物。以排汗衫為佳,減少流汗臭味及黏膩感。
2. 中層衣:保暖用。在行走間通常不會穿著,在休息或抵達營地時才套上,版型需合身,才能保存身體熱能。
3. 風雨衣:登山最重要的就是防水、防風,基本上多數風雨衣都是GORE-TEX材質,可依個人需求,購買不同耐水壓數值和透氣度的風雨衣。
必須注意的是,登山時千萬不可穿棉質衣服,因易吸水且排乾速度慢,不只悶熱,還有可能帶走身體熱能。
背包:
背包部分,可依天數選擇不同容量的款式
・單日包:小於25L即可
・簡單過夜:25L~45L
・長天數、需背帳篷:大於45L
鞋子:
以鞋筒高度分為低筒、中高筒、高筒。
鞋子最重要的就是舒適,因此購買登山鞋請務必至店內試穿,才能確認哪雙最適合自己。若是較為餘裕的話,建議可購買具防水功能的鞋款,遇雨或泥濘也比較舒服。
水、食物:
登山食物分為三種:正餐餐食、預備糧及行動糧。
正餐餐食:以營養多、體積小、熱量高為三大要點。建議主食可帶不易腐敗的麵食及馬鈴薯等,料理方式也簡單;蛋白質則可攜帶加工過肉類如培根、火腿、臘肉等,無須擔心保存問題;蔬菜可選擇不易出水的品項,如洋蔥、高麗菜,上山前可將不需要的部分先處理掉,更方便攜帶。
預備糧:登山難免會遇到不可抗力之因素如氣候、體力等造成行程耽誤,此時預備糧便派上用場。建議可帶即食性的泡麵、泡飯等,不會過重又有飽足感。
行動糧:在行進過程,一定會消耗熱量,行動糧便是高熱量、小體積的餐點,幫助補充能量,像是能量飲料、巧克力和堅果等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水:登山時必須要有充足水分,建議可帶1L~2L的水量,視路線而定。
其他必備物品:
1. 手機:除了拿來拍照外,也是求救、查看GPX軌跡檔必備工具
2. 行動電源、充電線:替手機充電,建議隨充可帶小型即可。
3. 頭燈:遇突發狀況時,可照明、方便搜救人員看到。建議購買可切換紅光功能,一來不易驚擾小動物,也不會干擾山友睡覺,看星星時更方便。
4. 雨具:天氣莫測,雨具是必須。兩件式雨衣是登山者最適合的雨具,可拿來擋風、避免失溫。
5. 塑膠袋:用來收納貴重電子物品,方便之餘,也可隨手撿垃圾下山。
最後,也必須了解「留守人制度」。每一次登山都必須有留守人,留守人需有登山經驗,遇到狀況時才知道如何應對,留守人需得知登山者的路線、每日行程及住宿點,才能時刻確保山友平安無事,若不幸遇山難,也可第一時間向外通報。
登山應避免穿棉質衣服。(圖片來源/雪霸國家公園粉絲專頁)
更多太報報導
重返山林:走一段雙溪「崩山坑古道」,認識手作步道的歲月靜好
宜蘭登山步道推薦Top 5:台灣「最美抹茶山」、懷舊古道,健行初學者必看!